药膳不应该存在荤素概念
- 严居杰医师
- Feb 24, 2017
- 2 min read

药膳发展至今,从人类生活实践中,逐步累积了经验,并使用在医疗体质上,经历了几千年发展,如今注重在医疗调整体质上。
自古华夏文明从三皇五帝垂衣裳治天下后,华夏民族以定居农耕模式生活在中原,移动性的生活及捕猎倒是少。从而形成了以蔬菜水果五谷杂粮+肉类是饮食的一部分,但又以蔬菜五谷为主要日常饮食。所谓“素”食在古代是,清淡,简单的饮食,没有大鱼大肉,过着朴素的生活模式,但不是拒绝肉食概念。
今天的“素食”是工业化概念,将素荤分开概念,来攻占市场。固然也有宗教概念,但宗教概念的出发与真正完整性华夏饮食是不能混淆的。另一方面,今天的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生活,也是造就了肉食为主的生活模式。
因此从药膳的发展历史,是不存在荤素的概念,而大部分侧重在于治疗。肉为血肉之品结合药材,是治疗性质多过品尝性质,但发展至今,又要考虑到色香味的味觉,结合医疗体系的功效作用。因此药膳不是非使用药材不可。一盘清蒸羊角豆针对肝炎,有其临床功效和医疗理论体系的支撑,也属于药膳。然而,不是凡放了药材的菜肴,就是归类为药膳。药膳还是有其原则规定和合剂比例作为标准的。
素食药膳我是不提倡的,因为破坏了原有的药膳体系,素食是工业化概念。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轴,因时因地因人而用,因此任何不符合阴阳五行变化的概念,充其量只是商业化概念而已。
如果要提倡荤素概念作为健康的饮食标准,倒不如了解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方式。 工业化素食和工业化的种植概念其实是不具备天然的,因此怎么能说我吃蔬菜,就一定健康呢?更何况现在五谷杂粮已经进入绿色食品工业主攻的范围。以现代工业化方式来看荤素,健康标准彼此彼此而已。更何况人的健康,不是只有饮食,如果一个观念带给你从恐惧感出发来进食,恐怕也好不到哪里了。
简单而论:
什么身体,什么疾病,什么时候,该吃什么东西,最“适合”。
什么地方,什么气候,该种植什么植物和养殖动物,才是最适合。
虽然说这个道路真的不容易走,只能是提高消费者对于这方面的的意识,我们才能制衡过度商业化的概念。 现在商业化概念一直在牵动了消费者的认知。
Comments